摘要:磚混結構是指小部分鋼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磚墻承重的結構。磚混結構的設計計算性不是很強,主要的是概念設計和構造設計。構造柱作為多層磚混結構提高抗震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已被普遍采用,但目前由于一些管理人員對構造柱的作用原理認識不清,施工中出現多方面質量問題,使有些部位的構造柱不但達不到抗震目的,反而影響了結構安,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關鍵詞:多層磚混房屋 構造柱 質量 對策 磚混結構是指建筑物中豎向承重結構的墻、附壁柱等采用磚或砌塊砌筑,柱、梁、樓板、屋面板、桁架等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通俗地講,磚混結構是以小部分鋼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磚墻承重的結構,又稱鋼筋混凝土混合結構。因為磚混結構的主要承重結構是粘土磚,所以磚的形狀及強度就決定了房屋的強度。可以這樣說,磚的形狀越規(guī)則,砂漿的強度越高,灰縫越薄越均勻,砌體的強度就越高,房屋的耐用年限就越長。 一、磚混結構的優(yōu)點主要表現在: ①由于磚是最小的標準化構件,對施工場地和施工技術要求低,可砌成各種形狀的墻體,各地都可生產。 ②它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化學穩(wěn)定性和大氣穩(wěn)定性。 ③可節(jié)省水泥、鋼材和木材,不需模板,造價較低。 ④施工技術與施工設備簡單。 ⑤磚的隔音和保溫隔熱性要優(yōu)于混凝土和其他墻體材料,因而在住宅建設中運用得最為普遍。 二、存在問題 1、鋼筋施工中的問題
1.1縱向鋼筋上下錯位
由于柱筋定位放線時偏離設計位置或磚砌體預留柱位時上下樓層位置偏差,造成柱筋上下錯位,以致不得不采取彎折措施以“歸位”。其結果是構造柱上下軸心不對位,違反了規(guī)范要求,嚴重影響了抗震功能。
1.2鋼筋搭接不規(guī)范
縱向鋼筋的下料長度通常以樓層高度為依據,即層高+35d,并通常將搭接位置設在每一樓層的樓面上。但很多工程的柱筋搭接隨意,搭接長度也未滿足35d的要求,甚至還出現了Ⅰ級鋼筋單端彎鉤或兩端都不彎鉤的情況。
1.3箍筋松散、歪斜且數量不足
箍筋施工存在問題較多,如綁扎間距過大或大小間距不等(要求間距為25cm)。在砌體施工期間,由于成品保護不好,造成嚴重滑移、歪斜、松散、合模板前也未修理。
1.4不按規(guī)定加密箍筋
按規(guī)范要求,柱與圈梁相交時,節(jié)點處一定范圍內應加密箍筋。加密范圍在圈梁上下均不應小于1/6層高或45cm,間距不宜大于10cm,在縱筋搭接區(qū)段內的箍筋間距不應大于20m。但實際施工中,上述二項要求未向操作人員交底,而造成了質量隱患。
1.5箍筋彎鉤長度及角度不規(guī)范
規(guī)范中對構造柱箍筋的彎鉤角度及長度雖未作明確規(guī)定,但提出“對于有關模板、鋼筋和混凝土的一般要求,應按照《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 50204-92)執(zhí)行”?;谶@一點,經查該規(guī)范第3.3.4條規(guī)定:對有抗震要求的結構(彎鉤平直部分的長度),不應小于箍筋直徑的10倍,并指出了對有抗震要求和受扭的結構,彎鉤的角度為135/135。這一點在施工中往往未引起注意,經查基本上采用90/90彎鉤,長度有的也不足10d。
1.6拉結筋的擺放問題
規(guī)范規(guī)定墻與構造柱應沿墻高每50m設置2Φ6水平拉結鋼筋連結,每邊伸入墻內不應小于100cm。但實際施工中,拉結筋經常漏放或錯放,拉結筋錨固長度不足也不少見。
2、混凝土施工存在的問題
2.1、骨料級配問題
構造柱的截面尺寸一般為240mmx240mm,混凝土澆筑高度一般都超過2.6m。對于這樣較小的斷面尺寸,為保證混凝土澆筑順暢密實不出現卡殼斷條情況,規(guī)范提出骨料粒徑不宜大于20mm,但許多施工現場對骨料選配很不認真,往往由于骨料過大而出現不密實和斷條情況。
2.2坍落度問題
規(guī)范要求構造柱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50-70mm,以利于混凝土通過振搗充分流入馬牙槎洞內,從而有效地與砌體結合。但實際施工中因混凝土坍落度過小,流動性不好,加之振搗不良,造成混凝土內部出現孔洞,表面出現蜂窩、麻面,特別是根部易出現爛根情況。
2.3根部清理不凈
規(guī)范要求構造柱根部應預留清掃口,以便清除砌筑時的落地灰、碎磚塊等雜物。但很多施工現場不留清掃口或清理不凈,結果是層層柱根隔層,整個構造柱實質是一個多處斷條的鋼筋連體柱,且斷點又均在樓面上鋼筋搭接處,這樣柱子不但無法起抗震作用,反而破壞了墻體節(jié)點處的整體性。
2.4新老混凝土結合不良
規(guī)范規(guī)定新老混凝土接槎處須用水沖洗、潤濕,再鋪1-2cm厚水泥砂漿后方可繼續(xù)澆筑混凝土,而實際施工時這道工序往往被取消,致使新老混凝土界面結合不良,形成暗縫內傷。
3砌體施工存在的問題
3.1馬牙槎留設不規(guī)范
留設馬牙槎的主要目的是加強混凝土構造柱與磚砌體的有效結合,形成整體,增強抗震效果,同時還可以通過露出砌體的混凝土面來檢查混凝土的澆筑質量。在這方面的問題有:先進后退(應該是先退后進),槎口高度、深度不一,遇內外墻丁字砌體節(jié)點時,內墻只留直槎,個別工程干脆取消馬牙槎。
3.2砌體砂漿不清理
砌體施工時,擠揉出的砂漿掛在磚口上,往往不清理。由于每行磚或大或小都有砂漿擠出,相當于減小了構造柱的有效斷面尺寸。另外,由于砂漿的阻礙,澆筑混凝土時易出現表面蜂窩、孔洞,甚至柱筋外露。
[Page] 三、有效應對對策 1、鋼筋施工質量控制
1.1控制垂直度
為保證構造柱在施工過程中保持垂直,各層施工前均應首先定準柱子的軸線位置。砌筑中嚴格控制砌體垂直度。以磚為模會直接影響柱子的垂直度,故砌筑過程中應隨時調整已綁扎的鋼筋籠,可用柱與砌體的拉結筋來固定。
1.2鋼筋下料應準確
縱筋下料長度是以一個樓層高度加上搭接長度及彎鉤長度為準的。箍筋的彎鉤角度應按抗震要求為135/135計算。箍筋制作時應計入加密部位的增加數量。
1.3拉結筋
應按樓層所需數量事先制作拉結筋并放在砌筑操作現場,保證隨用隨拿,防止漏放。拉結筋不宜在構造柱中部穿過,應靠在柱子縱筋邊,以免澆筑混凝土時受阻。
2、混凝土質量控制
?。?)粗骨料粒徑不應大于2cm,現場可備篩子進行篩選或直接選購合適骨料。
(2)多數現場施工構造柱采取一個樓層高度(2.6-3.0m)一次性澆筑混凝土的方法,因此必須對混凝土的級配、坍落度、振搗方式嚴格控制,認真按規(guī)范要求操作。
?。?)混凝土澆筑前應認真清掃柱根施工垃圾。為方便清掃口內垃圾清理,每層柱混凝土澆筑時都應超過樓面板高度5cm左右。清掃口宜在樓層砌筑時分2-3次清理?;炷琳綕仓坝们逅疀_洗柱根,然后按規(guī)范要求,先澆筑1-2cm厚水泥砂漿。
3、砌筑質量控制
(1)應保證構造柱的軸線與墻體軸線一致,結構應對位。
?。?)嚴格控制垂直度。馬牙槎應符合規(guī)范要求,先退后進。馬牙槎處的砌筑砂漿應飽滿密實。 ?。?)保持磚模的表面清潔,對擠揉出來的砂漿應用工具隨手清除,防止凸出的砂漿被“吃”進構造柱內。 |
|
原作者: 曲偉峰 劉玉忠 |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jiān)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