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征 世界第二與世界第一的牽手
12月21日,新成立的德固賽三征(營口)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生產景象一派繁忙。就在不久前的11月1日,公司剛剛掛牌成立,生產出中德合資的第一批三聚氯氰。
畫面再閃回到5個月前。7月20日,營口三征有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征公司)分立出來的三征精細化工公司,與德國德固賽公司合資項目正式簽約。當德方代表霍夫曼和三征公司總經理劉至尋簽字落筆時,全場報以熱烈掌聲。
德固賽公司,德國的世界500強企業(yè)之一,85%的產品在全世界名列第一或第二,三聚氯氰市場占有率世界第一。
營口三征,中國三聚氯氰生產技術代表廠及氰化物試驗基地,主導產品三聚氯氰年產量占全世界1/5,市場占有率世界第二;“三征牌”商標是中國馳名商標。
這是一次世界第二與世界第一的牽手,這是一幕民營企業(yè)自主開放的活劇!
馬拉松式的談判終成正果
12月16日,在營口三征總部,董事長、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劉慶晨談起企業(yè)的發(fā)展歷程無限感慨:“三征17年間由小變大,由弱到強,始終沒離開對外開放的主線。與德固賽公司從接觸到正式簽約,整個談判過程整整用了13年!”
1987年,時任營口橡膠制品廠廠長的劉慶晨初識三聚氯氰,憑經驗和直覺,他認為這個產品一定能做大,便花了3萬元買下生產技術,和兩個合作伙伴搞起了精細化工。三人將企業(yè)定名為“三征”,意為三個人帶領企業(yè)踏上新征程。精明的劉慶晨當時就聘請科技人員開發(fā)儲備了十余個新產品,并申報了專利。1992年,三征新上了國內領先的設備,三聚氯氰產品暢銷國內和亞洲,企業(yè)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就在這時,德固賽派人第一次來三征,雙方開始談判。當時,全國有7家企業(yè)與德固賽公司接觸談判,三征的規(guī)模最小,但卻最受關注。從1992年開始,雙方雖然接觸不斷但都不歡而散。其間還經歷了互相壓價競爭的磨難,雙方都蒙受損失。2002年2月1日,德固賽公司中國區(qū)經理在又一次談判未果后,半是無奈半是敬佩地說:“你真是個驕傲的中國人!”
就是這個驕傲的中國人,在合作談判中堅持以我為主,最終贏得了競爭對手的理解和尊重。2004年,事情發(fā)生了戲劇性的轉機。劉慶晨被邀請去德固賽公司訪問,受到最高規(guī)格的的禮遇:公司三個基地有兩個讓他看了個夠。德方說:“我們的基地允許外國人參觀,你是第一個!”
從相互壓價競爭到開始友好攜手,雙方的合作從此勢如破竹。今年7月20日,雙方正式簽約,共同注資1.2億元成立德固賽三征(營口)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其中德方占65%股份。據測算,新企業(yè)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5億元,市場占有率世界第一。
或許有人會問,自己的日子過得不錯,為什么還要合資?劉慶晨的想法是:讓三征的產品在全世界立于不敗之地。
一棵枝繁葉茂的“產品樹”
從南路進入營口,第一眼看到的是三征公司下屬盛海鹽業(yè)公司的鹽化工廠;從北路進入營口,第一眼看到的是三征農藥廠;從東面進入營口,第一眼看到的是三征兼并的針織絨衣廠。三征通過對內對外開放,從一片廠區(qū)擴展到7片廠區(qū),形成了以三聚氯氰為主干,科技化工、農藥化工、建筑化工、鹽化工為枝條,精細化工系列產品為綠葉的“產品樹”。
近年來,營口市政府在三征公司設立工業(yè)園區(qū),并制定了優(yōu)惠政策和服務措施,吸引更多的企業(yè)在園區(qū)落戶。在市政府的扶持下,三征公司進行了資源資產整合。他們用海鹽做基礎化工原料,電解出氯氣和燒堿,由堿、氨、輕油裂解成氰化鈉,由氯氣和氰化鈉生產出三聚氯氰,由三聚氯氰生產農藥等,形成完整的產品鏈條。
三聚氯氰是一種化工中間體產品,在農業(yè)和工業(yè)中有很多應用。它可以生產農藥、活性染料、熒光增白劑等產品。用三聚氯氰做中間體的活性染料染成不褪色的布料,熒光增白劑可以制成去污力極強的洗衣粉。目前,世界80%的活性染料需要三聚氯氰作原料,更為有利的是,歐洲已把152種偶氮染料列為致癌產品嚴加限制,這樣,營口三征就可以在活性染料市場上大展拳腳。
過去,由于營口沒有氯氣產品,世界著名精細化工企業(yè)阿斯創(chuàng)公司年產20萬噸鈦白粉項目一直未敢在此落戶。現在,由于三征公司的下屬化工廠可以生產了,阿斯創(chuàng)才果斷決定在營口辦廠。到2011年,三征公司可為阿斯創(chuàng)提供氯氣7萬噸。
跨越化工行業(yè),三征還把產業(yè)的藤蔓伸向樂器行業(yè)。營口三征樂器制造有限責任公司可年產各種規(guī)格提琴兩萬把,出口德國、美國、韓國等,小提琴剛做出來就包裝出口,根本不落地。
不僅如此,通過與德固賽公司的合作,三征公司還引進了德國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引進其下游產品進行生產。在國內,三聚氯氰只有1000多種下游產品,而德固賽卻掌握著上萬種產品。與德固賽合作后,三征眼前一片天高地闊。
自主開放 為我所用
說到堅持自主開放,劉慶晨還對下屬發(fā)了一通脾氣。就在記者去采訪的12月16日早晨,接員工上班的一輛客車停運,弄得往常7點鐘準時到廠的副總經理7點40分還沒到。原來,是德方認為客車壽命過了10年不讓再用。老人火了:“搞對外開放,艱苦奮斗的好傳統(tǒng)不能丟!你們沒跟德方解釋,按中國法律規(guī)定汽車還可以延長兩年使用嗎?”
劉慶晨有個觀點:依靠不等于依賴,合作一定要為我所用。其實,三征的很多新產品就是依靠對內引進技術,然后消化吸收后創(chuàng)新,變成自己的東西。
以三征牌小提琴為例,三征公司和一對掌握著精湛小提琴加工工藝的農民夫婦合作,公司出資金、廠房、銷售人員,對方出技術。即便如此,三征仍然自主開發(fā)了工藝獨特的小提琴面漆,才使生產出的小提琴供不應求。
再比如,在醫(yī)藥中間體的新產品開發(fā)上,正是由于在與國內各大科研院所合作的同時引進人才加以再創(chuàng)新,三征公司才擁有了三四個具有國際水平的產品,可以增加1200萬元左右的銷售額。
既引進又消化吸收,既精誠合作又自主創(chuàng)新,三征的產品如今暢銷全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奪得三聚氯氰市場占有率世界第二的地位。
采訪結束時,三征公司副總經理朱乃昌對記者說,德固賽的企業(yè)精髓是“創(chuàng)新原動力”,多年來,我們三征在十幾次的三聚氯氰擴產改造和工藝提高上,靠的是“自驅力”。無論“創(chuàng)新原動力”還是“自驅力”,它的本源是一樣的,那就是自主創(chuàng)新。我們與德固賽的牽手還是為了這個目的!
編輯:
監(jiān)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