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水泥廠:“老樹”開花“花”更紅
在貴州六盤水人的記憶中,有一個叫“烏蒙山”牌的水泥是個響當當的品牌。這個家喻戶曉的品牌曾獲得中國名優(yōu)產品、國家銀質獎、亞洲產品質量金棕獎等殊榮,被廣泛應用于國家重點工程建設,曾遠銷國外和港澳臺地區(qū)。幾十年過去,至今“烏蒙山”牌水泥依然在建筑和家居行業(yè)聲名不減。
生產“烏蒙山”牌水泥的企業(yè),就是“三線”建設時期撐起六盤水建材工業(yè)半邊天的水城水泥廠。
6月13日,記者來到位于鐘山區(qū)月照街道的水城水泥廠舊址。現在它的名字叫貴州水城瑞安水泥有限公司。
水泥廠,給人的印象似乎是塵土彌漫、灰頭土臉。但是眼前的貴州水城瑞安水泥有限公司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廠區(qū)道路干凈整潔,路邊幾棵粗壯的法國梧桐枝葉繁茂,仿佛訴說著這個企業(yè)久遠的歷史。在繁忙的生產區(qū),幾乎聽不到機器轟鳴的嘈雜聲……難以想象,這是一家歷經了50多年風雨洗禮的水泥生產企業(yè)。
“廠址沒有變,但以前的廠容廠貌已不復存在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些廠房和生產設備設施都是經過多次升級改造過的?!辟F州水城瑞安水泥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zhí)行總經理牟波告訴記者說。
水城水泥廠,誕生于國家“三五”期間,是當時國家重點實施的重點工程項目之一,也是“三線”建設時期在六盤水礦區(qū)建成的骨干建材企業(yè),半個多世紀風雨兼程,為六盤水乃至整個貴州的工業(yè)發(fā)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翻開這段塵封的歷史,水城水泥廠發(fā)展的可謂一路艱辛——
1966年4月,經國家計委批準,水城水泥廠建廠工作組成立,來自建材部計劃司、基建局、北京水泥工業(yè)設計院、貴州省建委、西南地質分公司303隊的工作人員開啟了建廠條件調查和選擇廠址工作,廠址選定在水城響水河畔的牯牛山麓,代號“萬山石灰廠”,后更名為“建材125廠籌建處”,俗稱“125廠”。
1968年7月,水城水泥廠正式破土動工,來自全國四面八方的萬余名建設者集結響水河畔,戰(zhàn)天斗地,克服極其艱苦的生產生活條件,不分晝夜奮斗在施工現場,一道道施工難題被克服,一件件機器設備安裝到位,一些輔助生產的附屬設施相繼完工。
1970年12月26日,水城水泥廠第一條濕法水泥生產線建成投產;1971年12月1日,第二條濕法水泥生產線相繼建成,至此,水城水泥廠按照年產水泥50萬噸的設計要求全部建成投產,成為貴州省當時最大的水泥生產企業(yè)。
然而,水城水泥廠實際年產量一直徘徊在20萬噸左右,經營連年虧損。直到1978年完成對煤灰系統設備改造后,才提前完成國家下達計劃,年生產水泥37.4萬噸,首次實現盈利。
此后,水泥產量逐年上升,不斷刷新紀錄——從建廠到2005年,水城水泥廠累計生產水泥1500萬噸,為地方發(fā)展作出了貢獻。水城水泥廠也多次被評為貴州省先進企業(yè)。
進入21世紀,隨著社會進步和科技發(fā)展,濕法水泥生產線被列為落后工藝并限期強制淘汰,水城水泥廠不得不面臨重新“洗牌”。
2005年,香港新模式投資有限公司向水城水泥廠投來橄欖枝,雙方一拍即合,合資組建了貴州水城瑞安水泥有限公司(現屬華新水泥旗下分子公司)。之前先后建成的三條濕法水泥生產線光榮完成使命,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工藝更加先進的日產2000噸的熟料干法生產線,生產能力一躍達到110萬噸。
借助合資公司的品牌、融資和管控模式,淘汰落后工藝、優(yōu)化生產管理,水城水泥廠又迎來了新一輪發(fā)展機遇,開啟了持續(xù)高質量發(fā)展新征程。
“以前生產60萬噸水泥,需要2000多人;現在生產110萬噸水泥只要130人左右就能完成。在水泥行業(yè)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我們秉承老一輩水泥人的三線精神,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于創(chuàng)新,一直保持著盈利。”談起生產經營情況,牟波很自豪。
如今,貴州水城瑞安水泥有限公司按照新質生產力發(fā)展的要求,不斷拓展和延伸產業(yè)鏈條。水泥生產已不再是單一的業(yè)務,公司還上馬一條年產150萬噸的骨料生產線,通過綠色環(huán)保工藝,降塵、隔音和骨料篩余泥土全部回收用于水泥生產,實現節(jié)能環(huán)保;配置2條240T/h頂置式全封閉生產線,每年可生產十余種精品混凝土80萬立方米,滿足周邊市場需求,填補六盤水市場空白;開展環(huán)保處置業(yè)務,通過打造環(huán)保分廠,收集、貯存、預處理危險廢物后,利用現有水泥窯生產工藝和技術實現無害化、減量化處理,減少無害排除。
……
向新而行,向綠發(fā)展。隨著生產設施設備的不斷升級改造,貴州水城瑞安水泥有限公司廠容廠貌得到了較大改善,揚塵管控更加科學,減污降碳更加高效,發(fā)展增效更加合理,公司高質量發(fā)展呈現出可喜的態(tài)勢,被評為國家“綠色工廠”和“綠色礦山”等稱號。
一路走來,水城水泥廠幾經蛻變,在一次次的改革發(fā)展中實現一次次的華麗轉身,得益于當時從全國各地奔赴而來的成千上萬名建設者的辛勤付出,得益于“艱苦創(chuàng)業(yè)、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于創(chuàng)新”“三線”精神的發(fā)揚和傳承。
“我和爸爸媽媽、公公婆婆、丈夫都是水城水泥廠的職工,從小耳濡目染老一輩創(chuàng)業(yè)的不易,他們艱苦奮斗積攢下來的基業(yè),我們小一輩要把它守護好。”水城水泥廠“廠二代”鄧燕道出水城水泥廠人的心聲。
聽唱新翻楊柳枝,“老樹”開花“花”更紅。我們相信這個具有50多年光榮歷史的水泥生產企業(yè),將在追求高質量發(fā)展的新征程中創(chuàng)造出更輝煌的未來。
編輯:周程
監(jiān)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